李云迪 | # 奏鸣曲 2020世界巡回钢琴独奏会 · 芝加哥站

每支曲,都是一次感觉上的蜕变

因为音乐就有这样感染的力量


他想邀请你听清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然后和他一样,在音符里看到自己


2020,等你来聆听

#李云迪|奏鸣曲


3/9/2020 7:30pm

@芝加哥罗斯福大学礼堂

Auditorium Theatre of 

Roosevelt University

50 East Ida B. Wells Drive, 

Chicago, IL 60605


购票链接

 ”扫描二维码“进行购票

扫码加入音乐会微信群


那个跳进世界舞台的“21世纪小肖邦”

  • 已经习惯了头顶的镁光灯的刺眼,18岁的李云迪端坐在钢琴前,把一双年轻的手轻盈地放在了黑与白的钢琴键盘上。他早已在国家的各种钢琴比赛中脱颖而出。


只不过这一次,李云迪在波兰的华沙爱乐厅里,他终于,走向了世界。


波兰是肖邦的故乡,李云迪便要在这里用钢琴娓娓把肖邦的抒情重现一遍,用音乐,把自己对一种情绪的理解,淋漓地展现在在场所有听众的耳朵里,再自然地浮到心上。


Chopin Scherzo No.2 in B flat minor, Op.31

  • Source: Shanghaiist


手指是李云迪和钢琴连接起来的灵魂。他的手指在音符之间跳跃过黑键和白键,重重压下却又在最后那一个无意识的关头收回了力气,轻得,仿佛在灵快的跳跃中捏碎了一地透明的羽毛。


一个强音,忽然被拉入了一种难描绘的缤纷现实里,又马上被连续的几串快速爬音叙述了几个详细的片段。是幽怨,还是可爱;是戏谑,还是热情?


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Op. 22

  • Source:Shazam 


他本能地把由音符谱写的粼粼波光披在了手指上,每一个音符都一同汇入一种与音乐相遇的喜悦中。这是李云迪在音乐世界里最美好的畅想,18岁的他只是一个情绪和想法的表达者,无非他用了他最擅长的音乐方法。


  • Source: Nytimes


到了第二部分,手指忘我地在键盘上呼吸,而年轻的李云迪则在等着华丽的音符给予他自己的灵魂一道道滋养。


他很喜爱自己正在创造的作品,喜欢的不得了。他只会创造他自己喜欢的作品,只有他真正喜欢了,才想要与他人分享。他想用他和音乐的羁绊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个美好的听觉世界,所以他对自己音乐的标准一直很高。他已经深深理解自己所得到的天赋和馈赠,这些都在他年轻不羁的脸上得到铁证,他的身体随着音乐不自然地也开始动摇。


  • Sourc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手指仿佛带着魂儿似的向琴键直奔去,华丽的装饰音提示了更多巧妙的细节。没有人知道,那个18岁的重庆男孩在华沙音乐厅那暖和的镁光灯下是怎样,任由自己为听众塑造的情绪从指尖肆意而出的。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在音乐上表达了自己最迫切的心意,想要去传达,想要去找到。传达一种意象和场景,然后用手指去渴望描述最正确的那个音符,用自己的一切感情去触动。他就这样在古典音乐里度过他的青春年少,他的大半辈子,和音乐过活着。


“他仿佛已经在音乐里看透了一切。”


Allegro maestoso


李云迪在华沙的成功是必然的。他的身上有一股恰到好处的愁,像肖邦一般用诗歌一般的旋律回荡着。在十八岁的花样年纪,这种他专属的少年朦胧愁绪和对音乐世界的完美演绎把李云迪推向了世界。


  • 于是我在初中的课本上第一次见到了李云迪的照片,那时候2010年,我15,李云迪28岁。课本上的李云迪是小时候学着钢琴的样子,不过,这我就不知道是何时所摄了。


我不是别人,我只是我,李云迪

在2000年10月21日,作为第一个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钢琴家,又是18岁这样年轻的年纪,李云迪很自然地受到了全国的关注。那时候的中国需要很多精神上的安慰,李云迪是难得每个人与有荣焉的骄傲,成为了国民宠儿“21世纪的小肖邦”。然而,摘得了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桂冠的李云迪却不想把自己局限在肖邦这个角色中。


“这个第一名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这么年轻就获这样的大奖,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永远以‘起点’的态度向前走。我要用现在的水平、以前的状态努力挖掘作品的内涵。我不想成为肖邦专家,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十年如一日,李云迪的人生被提上了对音乐的快速直通车。在他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是爸妈心中未来的希望,也许正是因此他被起名为李希


在三岁看老的时候他的名字被改成了李希熙,多了些未来的阳光熙许。这一束来自爸妈的光芒照亮了李云迪的音乐世界。四岁的时候爸妈给他买了一个儿童小手风琴,从此以后,他的音乐才华就再也掩盖不住自己的锋芒。一年后,五岁的李云迪获得了重庆市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他也终于,从李希熙被改名成为李云迪。


他的爸妈早早的看到了他的使命,知道他注定是要飞向云霄的,在手风琴之后就让他学习了钢琴,让他能够飞向更高的地方。他们能给他一生最好的祝福便是让他拥有智慧,时时启迪。不管他的父母多想为他遮风挡雨,但是他最终会踏上的高度注定了他的人生无法复制。他的音乐人生也注定了是只属于他的旅程,是他一个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探索。


  • Source: "Marten. Just another point of view"


Chopin Nocturne Op. 9 No. 1 in B-flat Minor


李云迪对音乐的探索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他也确实值得被称为大师。算算日子,他与音乐结缘已经超过了三十余年了。在这三十年里,他日日与钢琴为伴,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感受和创造。


在一篇新华网对李云迪的采访中谈到,李云迪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弹钢琴以外,美食烹饪、泡茶和美酒收藏都是他最大的几个爱好。他们是李云迪除了音乐世界的享受,也是李云迪艺术灵感的激发。


“从味觉上来讲,川菜、粤菜都有很丰富的对比,就像做饭的时候,这么多的调料,火候的掌握,油盐酱醋的先后顺序,其实就跟音乐当中是一样的,是有很多可变性的。它是非常多元化的,是科学,也是哲理。”


他已经深喑88个钢琴键里的爱恨情仇,所以更加喜爱简单的生活。他在音乐里隐约地触摸到了很多领域共通的门道。


  • Source: kitchendecor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没有人想过,在三十年里与音乐的相伴,李云迪的世界会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没有人能够真切感受到他的寂。这大概是从事艺术相关职业的常态,他们向世人传达着艺术、情绪、感受敏锐的感觉,而他们作为凡人的本身却在更大的光芒下被遗忘。



音乐本就是寂寞的,它的价值只有在被听到的时候才能完全绽放。虽然他的童年一直在被神化的标签走来,过了三十而立的李云迪已经有了自己新的目标。他的人生跳过了很多普通人会有的烦恼,但也迎来自己的波折,像每个其他的人一样也有低谷和高潮。如今的他,渴望被理解,被听到。他的一生已经经历了太多自我成长的部分,但是他现在要经历的是自己曾经的缺失,他需要更多新的经历去弥补那些在音乐之外的生活。出世太久会变得对世界不敏锐,李云迪需要更丰富的生活来让自己的感官永远保持在新鲜的纬度上。


为了平衡自己在对艺术的追寻中喘不过气的孤独,他在娱乐圈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娱乐圈的本质就是娱乐大众。对李云迪来说,他的生活本来也早就不完全属于他了,他在娱乐圈的活动中满足他自己的娱乐和社交。


  • Source: Google Image


他也有惺惺相惜的音乐知己,有过很多相知的情节,那些在音乐上的沟通很美好。音乐有很强的沟通和渗透力,所以李云迪想带来更多的沟通,让更多的人在音乐中找到一些真实的感受。李云迪很珍惜自己在音乐上的能力,所以一直想要突破自己、做得更好。他曾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所以对他来说,突破自己就够了。



2015年夏天,李云迪曾在芝加哥北郊海蓝公园(Highland Park)的拉维尼亚音乐节,为芝加哥观众带来了一场“肖邦传奇世界巡演”的音乐盛宴。李云迪的国际知名度让现场座无虚席,他的演出让中西部的古典乐爱好者们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五年,李云迪带着自己对生活最新的感受和领悟,把自己对音乐越来越清晰的理解带来北美。作为2020世界巡回钢琴独奏会北美巡演的最后一站,李云迪在芝加哥,要用一场独奏音乐会与大家重逢。在所有的头衔和名气外,他是否已经在钢琴中找回了初心? 


在 2020 年也许会依旧泠冽的春天,芝加哥将再次迎来钢琴王子李云迪!李云迪芝加哥独奏音乐会将于2020年3月9日在市中心Auditorium Theatre上演。肖邦、舒伯特、拉赫马尼诺夫,李云迪这位“21世纪的小肖邦”,将在近4000人的Auditorium Theatre 演绎经典,奏响芝城。


在那个可能寒冷的日子里

可不可以倾听他一次?

可不可以让他继续用尽全力

让他的音乐温暖你?



#李云迪|奏鸣曲

2020世界巡回钢琴独奏会 芝加哥站

正式开票


李云迪2020年 

奏鸣曲

芝加哥站


3/9/2020 7:30pm

@芝加哥罗斯福大学

Auditorium Theatre of 

Roosevelt University

50 East Ida B. Wells Drive, 

Chicago, IL 60605

 ”扫描二维码“进行购票


李云迪 肖邦 芝加哥 钢琴 音乐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